“内地歌手王以太因’中国台北’遭台官方封杀,网友呼吁对等反击台独艺人”

继内地乐团“回春丹”因一句“中国台湾”被台湾音乐方取消演出后,又有一位内地歌手遭到台湾省官方封杀。最近,内地嘻哈歌手王以太官宣了中国台湾地区演唱会,因一句“中国台北”的宣传话语遭到抵制。

据悉,王以太在中国台湾的演唱会举办时间是9月,采取的是“先卖票后申请”模式,相关演出门票已经售罄。而他的宣传词语“中国台北”也是在7月份就已经公开全网,台湾省官方近日以“辱台”宣传违反规定,拒绝他的赴台申请十分滑稽。

在王以太演唱会官宣的评论区还能看到当时台湾省网友的反应,有台湾省网友在7月份就买好了演唱会门票,这也说明“先售票后申请”的模式是真的。而最新评论已经有台湾省网友留言“听说台湾没有核准您来演唱”,搭配了偷笑表情,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不少内地网友看到台湾省官方的操作纷纷开启嘲讽模式,有的怒骂“敏感肌”,原模原样的还给台湾省。此前,田馥甄等人立场不明遭到抵制,被台湾省本土嘲笑。如今,内地歌手只是宣传用了一句“中国台北”都无法接受,到底谁才是敏感肌?

更可笑酷的还是官方层面的封杀,有立场争议的台湾省歌手在内地活动遭到投诉举报,往往都是活动主办方官宣,官方并没有下场参与。而王以太的活动则是被台湾省官方当做典型例子封杀,看出意义完全不一样,这也说明内地对台湾省歌手的宽容度十分高。

再者,“中国台北”也犯不着敏感,在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台湾省运动员的出场一直伴随着“中国台北”的头衔,如若台湾省官方对“中国台北”敏感,那么他们是不是要把自己也封杀了?

另外,内地网友为王以太坚定的立场点赞,表示台湾省不让去开演唱会,那么就别去了,身后有广阔的内地市场,不如把场地挪到内地。至于已经售完的演唱会门票,有网友希望主办方别退。

看到台湾省官方对内地歌手的压制,不少网友呼吁同等对待立场不明的台湾省艺人,比如田馥甄、张悬(安溥)等人,压缩他们的演艺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治台独。

对比会发现台湾省对内地艺人的要求十分严苛,任何与“中国台湾”相关的话题都能发酵上升,而这只不过是台湾省国际用语的标准表达,只是说的人是内地人就让台湾省网友无法接受。而那些立场不明的台湾省艺人,则是在各种边缘雷区蹦跶,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是结果却是加强版本的封杀,谁敏感谁知道。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希望所有艺人都能够勇于表明立场,也期待市场给予立场更坚定的艺人,不给他们左右摇摆两头吃的可能,祖国统一是必然。

林依晨自称“成都人”引热议:绿营侧翼再陷双重标准风波

以《恶作剧之吻》《我可能不会爱你》风靡两岸的台湾演员林依晨,历来被一众剧迷称作“零差评女神”。近日在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上,作为嘉宾的林依晨一句“我是成都人”引发两岸网友热议。

近日,台湾演员林依晨在大陆一档综艺节目中脱口而出自己是成都人,引发网友热议。图为节目画面。

谁承想,这句脱口而出的话,又双叒叕让台湾绿营侧翼破防了。有舆论称林依晨的表态是为了买所谓“政治保险”;还有台湾网友刻意将互联网平台林依晨的有关简介改成“出生于宜兰县,但自称中国成都人”……

种种迷惑行为,令人费解。9月3日,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就此事发文评论,直问认同父辈祖籍何错之有?

“我是成都人”何以“不可原谅”?

平平无奇的一句话,在部分亲绿人士听来似乎格外刺耳。曾教过林依晨的台湾政治大学教师朱立熙发文暗戳戳批评,称“没教过成都人”,还要林依晨“教师节别再发简讯来”,甚至用上“虚情假意”“失望”“不可原谅”等激烈措辞。此文引发不小关注,大量台湾网友涌入、留言,指朱立熙公开抨击学生“很像在霸凌”“无法受到尊崇”。9月3日上午,这篇文章已被悄然删除。

曾教授过林依晨的台湾政治大学教师朱立熙指责林依晨“不可原谅”,引发台湾网友不满。

此次发言,并非林依晨首次表示对成都人身份的认同。台媒报道,2013年,林依晨到四川宣发电视剧《兰陵王》时,就曾表达回到爷爷故乡的感想,称“看到这片土地,突然有种强烈的归属感”。

还原今年8月底播出的这档大陆综艺节目,有嘉宾聊起自己来自哪里,同台的林依晨猜中是成都,并举手说“我是成都人”,还提及爷爷是成都人,常听爷爷讲家乡话,非常亲切。

许多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第一次知道姐姐是成都妹子”“听口音感觉很亲切”。也有不少台湾网友在台媒相关报道的评论区发言力挺,大呼“依晨好赞”;还有台湾网友开启“祖籍接龙”,留言“我是安徽人,台湾出生”“我是梅县客家人”“我祖辈来自江西,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人,只是正确地‘陈述事实’而已”。

大陆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对林依晨亲切。

台湾网友在社交媒体开启“祖籍接龙”。

此前,台湾组合五月天、歌手蔡依林也曾因相近的原因遭遇台湾一些势力的攻击,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曾指台湾演艺人员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两岸关系、对中华儿女身份认同的态度,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朱凤莲还说,赖清德及民进党某些人出于政治私利,蓄意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给这些台湾演艺人员扣上所谓“被迫表态”的帽子,充分说明两点:第一,民进党当局非常心虚,害怕两岸同胞走近走亲,不但刻意忽略台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的主流民意,还百般打压污蔑;第二,民进党当局在加码制造“绿色恐怖”,让很多台湾民众不敢说出心里话。

认同父辈祖籍地何错之有?又是“绿能你不能”!

“在以前还以省籍作为认同指标的时代,祖父、父亲是哪里人,自己当然也会认同是那里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自从台湾把省籍改成出生地之后,大家已经开始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反而如果在同侪之间还说出自己的祖籍,似乎一下子变成化外之民。”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9月3日就此事撰文称,对绿营来说,台当局前领导人蔡英文所言“没有人会为他的认同道歉”,显然是假的,“绿营侧翼的心胸可没有那么宽宏大量”。

王昆义所提及的,是过去台湾的身份证上专门设有“本籍(大陆称籍贯)”一栏。不管出生在台湾何处,若是祖上来自江苏省、浙江省等大陆各地,“本籍”便会如实记录。因此,“你是山东人”“我是成都人”,都是再自然不过的表述;不仅代表着家乡的印记,更氤氲着跨越海峡的乡愁。

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任台当局领导人的李登辉以所谓建立“台湾主体性”为诉求,废止了台湾身份证“本籍”登记,并将其改为“出生地”,让在台湾出生的外省人后代均变成“台湾人”。

近年,民进党持续操弄“去中国化”,企图割裂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只不过,一些绿营人士一边嘴上说着“去中国化”的政治语言、意图斩断两岸亲缘血脉,一边又追着大陆剧、想方设法寻找自己的根。

林依晨遭受攻击后,有台湾网友翻出现任赖清德办公室“资政”谢长廷十多年前回祖籍地福建漳州市东山县祭祖的报道。电视画面中,谢长廷持香拜谒,激动落泪,认祖归宗的感情溢于言表。那趟寻根之旅中,谢还表示,“没有祖宗就没有我,饮水思源,慎终追远”。

台媒报道,十多年前谢长廷在福建祭祖时情绪激动,几度拭泪。

同样是对家乡的情感表露,绿营侧翼对谢林两人的评价截然相反。网友讽刺说,“绿能寻根,民众不能认祖?又是‘绿能你不能’”“为何谢长廷回到福建漳州寻根是‘哭哭好感性’,林依晨讲事实就要被‘出征’?!”“祖先来自哪里是铁一样的事实,难道要换祖先吗?”

类似闹剧不断上演,一再暴露绿营人士意识形态作祟下的双重标准。台湾媒体人柳杰克对此讽刺,“在台湾,你可以跟日本人拉近关系,可以跟美国人拉近关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拉近关系,唯独不能跟中国大陆拉近关系,台湾现在就是这么病态!”

“音乐巨匠王立平:从《红楼梦》到著作权法,一生坎坷铸就乐坛传奇”

(作曲家王立平(右)与歌唱家陈力)

王立平是享誉海内外的作曲家,创作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大海啊,故乡》《少林·少林》《牧羊曲》《枉凝眉》《葬花吟》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

尤其是他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创作的13首歌曲,成为后人难以超越的丰碑。

王立平与施光南、王酩,并称作曲家中的“三驾马车”。

才华横溢的音乐大家王立平,为何37岁才结婚?人到中年的王立平,为何被电视台视为青面獠牙?

01

(小时候的王立平)

王立平是满族人,1941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会吹竹笛、箫,经常在乡村的红白喜事上演奏乐器。

受父亲的影响,王立平从小喜爱音乐。

1954年,王立平刚上初一,中国少先队在全国选拔10名优秀少年,赴匈牙利参加国际夏令营,王立平有幸入选。

回国途经莫斯科,这10名少年一起去克里姆林宫钟楼听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大家都说出了心中的愿望,有的要当飞行员,有的要当工程师,王立平立志要当一名音乐家。

(克里姆林宫钟楼)

回国后,王立平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前身),但招生已经结束了。

负责招生的老师对王立平进行测试后,认为他对音乐有独特的感悟力,专门为他举行了一场考试。结果,王立平顺利地被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录取了。

与王立平同班的有盛中国、殷承宗、李淇等后来中国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

在24名同学中间,王立平基础最差。盛中国能拉小提琴,李淇能弹钢琴,王立平没有一样乐器拿得出手,他一度很自卑。

(王立平的母校)

1960年,王立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大学里,王立平在25个同学中依然排在最后一位。

1962年,全国教育部举行大学生歌曲创作比赛,王立平的同学有的拿一等奖,有的拿二等奖,他只拿了一个三等奖。王立平一度陷入苦闷、纠结中,怀疑自己选择作曲是个错误。

大二寒假,王立平回长春过年,一直在家闷闷不乐。父亲询问原由,王立平难过地说:班上同学都比我优秀,我觉得自己没有前途。

父亲是音乐老师,懂得王立平的心事,便开导他:一个多月前,我坐火车去沈阳,碰到了作曲家李劫夫。他每创作一首新歌,都要唱给工友们听,大家觉得不好他就改。

(李劫夫(1913年11月17日—1976年12月17日))

最后,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王立平:作曲家应该深入生活,坐在屋里闭门造车,是写不出好作品的。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王立平,是呀,自己不走出校园,靠冥思苦想是创作不出好歌曲的。而且当时社会上广泛传唱的《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众手浇开幸福花》《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的作曲者,都没有上过大学,为何能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

王立平敏感地意识到:学院派很少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原因就在这里。

悟到了这些,王立平的心结解开了,也明白了音乐创作的方向: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以老百姓共同的情感为基础,为时代和群众写歌。

02

(年轻时的王立平)

1965年,王立平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留在母校实习一年。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学校很多领导和教授被关进牛棚,没人管王立平。涉世未深的王立平也热衷于参加各种运动,每天在外东奔西跑。

有一天,王立平创作的一首曲歌《向黑线开火》,成了问题歌曲。1967年,刚26岁的王立平被打成反革命,天天接受批斗,还被逼写检查。

1968年,王立平被平反了,但1969年他又被打成反革命。

王立平远在长春的父母受到牵连,父亲经常被拉出去批斗,被关进牛棚。有人用报纸糊成高帽子,让王立平的父亲戴着,然后押着他去游街。

(早年王立平)

王立平的父亲是位清高的知识分子,不堪受辱,被逼自杀身亡。

王立平的父亲死后,母亲被遣返到农村劳动。

1969年10月,王立平被下放到天津农场劳动改造。在农场里,王立平挑粪、搬石头、施肥、收麦子。他是一个文弱的知识分子,此前没干过农活,双手磨破了,肩膀磨肿了,疼得整夜睡不着。

在农场里,王立平不能作曲,也不能唱歌,否则监管人员就会赶来制止,甚至动手打王立平。

王立平一直在天津农场劳动改造了4年,直到1973年才回北京,被分配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从事音乐创作。

(王立平的工作单位)

王立平进厂之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刚刚经历“南京长江大桥”事件。原来该厂出品的纪录片《南京长江大桥》,片中有一又四分之一节拍的音乐,疑似借鉴了苏联《列宁山》的音乐,这成了一件大事。

摄制组的所有人都要查三代,只要出身有一点问题就要受处分,个个胆战心惊。

因此在这样的创作环境中,王立平承受巨大的压力。

给新闻片创作音乐时,分寸极难把握,往往20多分钟的音乐,王立平要创作一个多星期。

音乐创作出来后,要送交领导反复审核,如果惹了什么麻烦,王立平要负主要责任。王立平过了3年胆战心惊的生活,不知自己的明天会怎样?03

(王立平)

1976年,王立平已经35岁了,依然未婚单身。特殊年代里,他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到天津农场劳动,没有女孩子敢爱他。

进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工作后,王立平心事重重,没有心思恋爱。

王立平个子不高,长相也不帅气,他没钱没名没地位,很多人预言,王立平只能一辈子打光棍。

远在长春的母亲为王立平的婚事操碎了心。母亲曾托亲友在长春给王立平介绍两位女工,对方都不愿意。

1977年,王立平真切地意识到,阴霾彻底散去,春天已经来临,他萌生了结婚成家的念头。

(王立平与演员张莉)

在好心同事的介绍下,王立平恋爱了,女孩是北京人,比他小10来岁,在北京一家文艺团体工作。

双方第一次见面,王立平有些腼腆,话很少,女孩觉得他是一个憨厚、有内涵的男人。王立平觉得女孩虽然不漂亮,但文静端庄,一看性格就很好,双方互留美好印象。

女孩也喜欢音乐,两人颇有共同语言,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1978年,37岁的王立平在北京低调结婚。

1979年,王立平调入北京电影乐团(现在的中国电影乐团),从事音乐创作。

这年9月,央视拍摄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准备在国庆节当晚播出,但音乐还没着落。

音乐编辑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歌的歌词交给王立平,让他谱曲,只给他3天时间。

王立平对妻子说:你别打扰我,每天给我送3顿饭就行。

随后,王立平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妻子按时将饭放在书房门口,然后用手敲两下门,王立平再出来吃。

(郑绪岚)

当时王立平还没有去过太阳岛,他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两首歌的谱曲。

1979年10月1日国庆节,纪录片《哈尔滨的夏天》在央视播出,《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被广为传唱。

郑绪岚因演唱《太阳岛上》一举成名。

1980年,王立平又为影片《戴手铐的旅客》创作歌曲《驼铃》。这首歌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点播率最高的歌曲之一。

(王立平(中)与《戴手铐的旅客》导演、主演于洋以及剧中演员蔡明合影)

新影厂拍摄关于邓颖超的纪录片时,邓颖超特别要求拍摄她听《驼铃》的场景,来表达对周总理的怀念。

《驼铃》最受军人欢迎,从将军到士兵都会唱,很多人唱着唱着就热泪盈眶。

1981年是王立平的丰收年,他为电影《少林寺》创作出《少林·少林》《牧羊曲》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同年,王立平为故事片《大海在呼唤》创作出主题歌《大海啊,故乡》也风靡一时。

04

(王立平在《红楼梦》剧组担任指挥)

1982年,央视筹拍电视剧《红楼梦》,很多作曲家表示愿意为该剧创作音乐。

《红楼梦》的总导演是王扶林,他的妻子王芝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与王立平有工作上的往来,彼此很熟悉。

王芝芙清楚王立平的实力,问他是否有兴趣为《红楼梦》作曲。王立平当场表示:有兴趣。

王立平初中就读过《红楼梦》,这些年又断断续续在读。经过王扶林、央视领导、红学家、编剧等共同面试,王立平被正式确定为《红楼梦》作曲。

(王立平与邓婕)

《红楼梦》需要创作14首歌曲,王扶林觉得工作量太大,希望再增加两名作曲家。王立平不同意:我一个人创作,合写不方便。王扶林尊重了他。

《红楼梦》的音乐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东西,全要靠王立平原创。

整整一年多时间,他一个音符都没写出来。王扶林很着急,但他沉得住气,经常委婉打电话催:剧组要开机了,等你的乐谱。

直到1984年9月,《红楼梦》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王立平才创作出《枉凝眉》《序曲》两首乐谱。

(王立平与陈晓旭、欧阳奋强)

创作《葬花吟》时,王立平一共花了1年零9个月。创作探春远嫁《分骨肉》时,王立平趴在钢琴上失声痛哭。

王立平一共写了14首歌曲,后来导演砍掉了一首,保留13首。

在为《红楼梦》创作音乐的日子里,王立平经受了炼狱般的煎熬。他住在剧组,一连几个月不回家,妻子偶尔来剧组给他送生活用品。

1984年,王立平的母亲摔了一跤,左腿骨折,他的妻子赶到长春,将婆婆接到北京照顾。

(王立平与欧阳奋强)

王立平的妻子婚后曾去江西赣剧团深造,她带回的赣剧曲谱,对王立平创作《红楼梦》音乐有很大的影响。

歌曲创作完后,很多歌手找到王立平要求演唱。东方歌舞团的郑绪岚是唱王立平的《太阳岛上》成名的,表示愿意演唱《红楼梦》的歌曲。

王立平觉得这些歌手的风格已经定型了,不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他选择长春一汽化验科女工陈力演唱。

陈力是一位业余歌手,不是科班出身,声音很干净。陈力来到北京后,王立平重新对她进行培训。

(青年陈力)

陈力达不到王立平的要求,王立平经常批评、挖苦她,陈力不知流过多少眼泪。

王立平的母亲在隔壁养病,见儿子骂陈力太狠,劝王立平对陈力好一点。

王立平心里着急,害怕陈力达不到要求,拖电视剧后腿。陈力前前后后录了3年,为了让她增加点收入,王扶林安排她在《红楼梦》中演“柳嫂子”。

陈力录歌的3年中,她的丈夫不幸因病早逝,陈力将自己的悲痛融入歌声中,唱得苍凉凄美,肝肠寸断。

(多年后王立平与陈力共同出席社会活动 )

1987年,《红楼梦》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引发全民追剧。王立平创作的《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红豆曲》等歌曲,传唱到海内外。

05

早在1984年12月,王立平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努力促成著作权法的制定与颁布。

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顶级歌手米哈伊·马蒂耶唱了王立平的《太阳岛上》,给了他1万元的版税。而王立平为《红楼梦》创作歌曲,每一集才250元钱,税后只有200元。

(法国顶级歌手米哈伊·马蒂耶)

后来王立平去法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看到法国人收集的有关他的音乐资料,比国内任何一个机构都详细,大为震惊。

经过多年努力,1990年我国著作权法正式颁布。

1992年,王立平又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王立平是著名音乐人,但由于国内以前没有版权,音乐人一生清贫,而盗版机构和歌手却挣得盆满钵满。

为了与国际接轨,王立平为广大音乐人维护权益。以前国内的电台、电视台随便使用音乐人创作的歌曲,不需要付一分钱。

(王立平)

而从1992年起,他们需要付费了。王立平为此得罪了很多人,电台、电视台将他当作青面獠牙的魔王,说他想钱想疯了。

电视台的人发文讨伐王立平,说他们音乐节目本来经费紧张,这样一来节目更没法做了。还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威胁王立平:如果我们下岗了,就去你家里静坐。

经常有人往王立平家里打电话,他不在家,是妻子接的。对方挖苦、讽刺王立平,王立平的妻子很有涵养,不跟对方交恶,总是耐心解释。

以前电视台年底举办联欢活动,总请王立平当嘉宾,后来没一家电视台请他。

(王立平和他的书法作品)

王立平承受巨大压力,经常失眠。他76岁接受采访时还说:当时我后悔了100次,不该干这件事,得罪了很多人,电视台的人将我当作青面獠牙。

后来,大家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王立平跟电视台握手言和了。

电视台每年用了谁的歌曲,年底一次性付费。王立平为广大音乐人做了一件大好事,让很多清贫的音乐人多了一份收入。

(王立平夫妇与朋友(左)合影)

王立平是享誉海内外的音乐大家,婚姻生活美满幸福。他宽厚包容,学识渊博,与妻子没吵过架,妻子将王立平的生活打理得很好。

因此王立平虽然用脑过度,但到了老年没有明显的老年病,精神矍铄。

2024年8月,王立平已经83岁了。他耳聪目明,精神状态很好,还应邀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王立平状态能够保持这么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找了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葛优《刺猬》票房破亿,晚年无子嗣亲情渐淡引唏嘘:影坛辉煌背后的孤独与遗憾

(葛优《刺猬》海报)

2024年8月23日,葛优领衔主演的影片《刺猬》在全国各大院线隆重公映,6天票房破亿,豆瓣评分7.4分。

据最新预测,刺猬总票房有望突破1.7亿元。葛优曾是票房保障,这样的票房引发网友的热议。

葛优的父母都已经去世了,唯一的妹妹远在美国定居。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如今,妹妹成了葛优的亲戚……

《刺猬》是由顾长卫执导的,讲述了一段独具荒诞色彩的东北往事。葛优在《刺猬》中饰演男一号“王战团”,他行为古怪,偶尔疯癫,却有独一份的清醒。

(葛优、王俊凯《刺猬》剧照)

对于葛优来说,《刺猬》破亿的票房,并不让人满意。很多网友在网上留言,说葛优失去了票房号召力,为他感到惋惜。

葛优今年已经67岁了,人生步入老年。他与妻子贺聪无儿无女,老来宽敞的家里只剩下夫妻俩和两只猫。葛优在书房里看书,贺聪出门购物,家里静得像寺庙。

窗外传来邻居家孩子的嬉闹声,葛优探头一望,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院子里追逐打闹。

葛优内心不由涌上一阵伤感:如果当年自己生个一男半女,现在也做爷爷或姥爷了。看着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葛优的眼睛不由湿润了。

(葛优与父母)

葛优的父亲葛存壮于2016年3月4日在北京离世,母亲施文心2022年12月25日去世。

父母走后,妹妹葛佳成了葛优唯一的亲人。

葛佳1962年出生于北京,比葛优小5岁。葛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赴德国攻读语言文学硕士学位。

葛佳称得上才女,创作了《搬家与五十马克》《德国汉堡老太太》《甲方乙方》等话剧、电影剧本。

(童年葛优与妹妹葛佳)

葛佳在德国留学属于自费性质,每年开销不菲,父母的退休金根本支撑不起她的留学费用,葛优主动承担了妹妹所有的开支。

葛佳在德国留学期间,认识了一个姓于的男孩,小伙子也是北京人,在德国留学。

小于戴眼镜,长相算不上帅气,但憨厚,人品好。两人漂在德国,互相取暖。

从德国留学回来后,葛优想让妹妹留在北京做编剧,但葛佳要去美国发展。

(葛优)

上世纪80年代末,葛佳与小于在美国结婚了。由于葛优正在拍戏,父母年纪大了,恐高晕机,因此娘家人都不能出席葛佳的婚礼。

葛佳是一个要面子的女孩,娘家人来不了,她也没让婆家人去美国。结果葛佳与小于只领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

但妹妹结婚,葛优给了一笔钱。妹妹妹夫买房子,葛优也给予经济资助。

婚后葛佳夫妇先后生下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孩子出生,葛优都给了可观的礼金。

(葛佳与丈夫和女儿)

葛佳情商很高,与嫂子贺聪相处很融洽。每次回北京娘家,她都要给嫂子带礼物。

不管是在哥哥嫂子面前,还是面对外人,葛佳一口一声“我嫂子”“我嫂子”,叫得很亲切。

父母健在时,葛佳每年都会带儿女回国。葛优夫妇与父母分开住,他会特意将妹妹和孩子接到家里做客。

葛优自己没有孩子,他给外甥、外甥女包红包,贺聪给两个孩子买衣服和鞋子。以致两个孩子经常在姥姥姥爷面前说:我最喜欢舅舅和舅妈了。

(葛优的母亲施文心)

姥姥施文心故意逗他们:姥姥与舅舅舅妈相比,谁对你们好一些?

两个孩子看了姥姥一眼,小声说:舅舅舅妈好一些。

葛佳和丈夫在美国从事教育工作,属于普通工薪阶层。他们买的别墅虽然价格不高,但每年的房产税很重,加上要养一双儿女,手头不宽裕。

葛佳与丈夫和女儿回国,葛优事先就掏钱将他们的飞机票订了,妹妹一家回美国,飞机票也是葛优买的。

(葛优与妻子)

葛优在经济上给予妹妹很大的帮助,妹妹虽然没有在语言上表达,但这份情记在心里。

父母病重期间,贺聪回到北京照顾双亲,帮哥哥嫂子减轻负担。

父母都去世后,葛佳就很少回国了。

2023年春节,是母亲离世的头一年,葛优还没有走出悲痛。他给妹妹打越洋电话,希望她能够回国过年,兄妹在一起团聚,可以冲淡悲伤的气氛。

(葛优与刘嘉玲)

但葛佳说自己和丈夫还在兼职,儿女那边还有点事,实在走不开。

整整一年葛佳没有回国。而且父母离世后,葛佳与哥哥的电话联系也少了。

2024年春天,葛佳一家回了一趟北京,她只与哥哥嫂子吃了一顿饭,就去婆家了。

以前葛优与葛佳兄妹情深,可父母去世后,葛优越来越感觉兄妹之间的感情淡了。

葛优今年67岁了,妹妹也62岁了。随着彼此的年龄越来越大,出门不方便,兄妹情还会继续淡下去,渐渐变成亲戚。

(葛优近照)

葛优有些伤感:父母在,兄弟姐妹手足情深;可父母都不在了,兄妹就渐渐变成了亲戚,感情就变得寡淡了,来往越来越少。

多愁善感的葛优,为这种揪心的亲情落泪。

“体育博主贺晓龙炮轰陈梦引众怒:奥运冠军遭无端贬低,网友呼吁公正评价”

2024年8月,小有名气的体育博主贺晓龙,连发3篇文章炮轰陈梦,给陈梦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烦恼。

在文章中,贺晓龙拿陈梦与邓亚萍、张怡宁作对比,说陈梦的影响力和人气远远不及前两人,陈梦不配“乒坛一姐”的称号。

巴黎奥运会开幕前,贺晓龙就预测孙颖莎将战胜陈梦夺得女单冠军。

结果奥运会上,陈梦以4:2击败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贺晓龙的预测不准,引来网友的嘲笑。

(陈梦与孙颖莎)

他将怨气发泄到陈梦身上,似乎陈梦就应该输球照顾他的面子。

在博文中,贺晓龙质疑陈梦奥运单打冠军的份量。他写道:陈梦一共只拿了3个单打世界冠军,两个奥运冠军,加一个世界杯冠军。

他说女单顶尖高手没有几个,且都集中在中国。中国不管派谁去,只需要过一关斩一将,最后打好内战一场球,就能夺冠。

贺晓龙说世乒赛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可陈梦从来没有获得单打冠军。

(陈梦)

贺晓龙的博文发出后,引起网友广泛的热议。99%的网友不认可贺晓龙的说法,认为他评价陈梦太不客观。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竞争呈白热化,日本的早田希娜、韩国的申裕斌等名将,实力都很强,陈梦稍有失误就会惨遭淘汰。

陈梦一路打到决赛,是靠实力打进去的,最终她以4:2战胜孙颖莎夺得女单冠军。这个冠军份量足够重,她配得上冠军的称号。

贺晓龙在博文中为王曼昱鸣不平,认为王曼昱应该参加女单比赛,而陈梦不应该参加女单比赛。

贺晓龙甚至还说:王曼昱、王艺迪,甚至陈幸同,都能对陈梦构成威胁。

陈梦是公认的实力派球员,相持能力很强。东京奥运会到里约奥运会周期,陈梦一直是国乒女队的领军人物。

东京奥运会女单决赛,陈梦也是以4:2战胜孙颖莎夺冠。

贺晓龙这样贬低陈梦,没有任何根据。很多读者在下面留言,希望公安部门将贺晓龙抓起来判刑。

有网友要求相关部门严查贺晓龙。还有网友翻出,前两年带头攻击孙杨的,也是贺晓龙。

(陈梦)

不可否认,贺晓龙是体育博主,要靠流量获得收益。他这样贬低伤害陈梦,主要是为了吸引眼球博流量。

现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种不好的风气:文章正面表扬一个人,网友没什么兴趣看下去,也不会留言。

如果文章写这个人的不好,说对方的缺点,就容易成为爆款,评论留言不断。

贺晓龙作为加黄V的资深博主,应该深谙这个道理。

(陈梦与父母)

陈梦为人大气,很有涵养,贺晓龙这样伤害无辜的她,陈梦都没有发文回击对方。

贺晓龙的观点只代表他一个人,大家都不认可。

“导演巨匠王扶林:经典背后的深情与坚守,单身36载缅怀亡妻”

(王扶林近照)

王扶林执导的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是后人难以逾越的经典。

除了这两部经典之作,王扶林还执导了《敌营十八年》《赤橙黄绿青蓝紫》《庄妃轶事》《狗不理传奇》等电视剧。

王扶林的妻子王芝芙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1988年她在北京不幸早逝,年仅55岁。

妻子走后,王扶林一直没有再婚,至今已单身36年。

王扶林的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成为英达的黄金搭档……

01

(早年王扶林)

王扶林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由于战乱,他很小的时候跟随父母去了上海,在上海长大。

小学二年级时,王扶林就开始学英语,英语说得顶呱呱。但王扶林偏科,数理化成绩不好。

王扶林家附近有4家影剧院,他经常看去电影,及京剧、越剧演出。耳濡目染中,王扶林对影视、戏剧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扶林开始在校内排演话剧《反间谍》,经常组织同学们出去演出。

( 1949年5月27日,上海正式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市立戏剧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表演系招收学员。

王扶林参加该校的招生考试,经历一系列波折后,幸运地被录取了。

王扶林从来没有学过表演,入学后他发现自己与同学差距非常大,心里很焦虑。

而且王扶林天生不适合表演,一穿上戏服,站到舞台上就紧张。班上排演话剧,王扶林在剧中跑龙套。他演匪兵,却将道具树撞倒了。他演工人,冲到资本家办公室时,一脚将布做的墙壁踹穿了。

(王扶林在舞台上跑龙套)

此后班上再排演话剧,老师就不安排王扶林上台表演,王扶林甘愿给剧组打杂。他帮忙布置舞台背景,去各种商店淘鼻烟壶等道具。他站在台边拉幕布,还负责给同学们打饭。

1952年9月,王扶林大学毕业了,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央广播局工作。

王扶林与10名一道分配到中央广播局工作的同学去北京报到那天,陈毅市长特意到车站送行,场面非常感人。

在中央广播局,王扶林担任广播演员。他说普通话有南方口音,无法胜任工作。为了练好普通话,他每天对着墙壁一遍遍读报纸,练得脸颊发麻,口干舌燥。

(年轻时的王扶林与同事摄于北京天坛)

几个月后,王扶林的普通话过关了,领导安排他去学校、工厂朗诵文学作品时,王扶林敢开口了。

1954年,根据工作需要,王扶林由广播演员改行当导演。他从来没有做过导演,加上有些同事嫉妒,在工作中给王扶林制造障碍,王扶林连几分钟的广播剧都导演不好。

领导说了王扶林几句,他就躲在被窝里哭鼻子。

整整3年,王扶林经受着巨大煎熬。一些同事等着看他的笑话,王扶林骨子里不服输,终于熬了过来。

02

1957年,王扶林导演的儿童广播剧《五个杏儿》《青蛙公主》,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后广受好评。

(年轻时的王扶林)

他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广播剧《皇帝的新衣》,也深受欢迎。

1958年5月1日,我国开始有了电视。这年9月,上海钢铁厂工人邱财康因保护国家财产被严重烧伤。

著名作家巴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长篇报告文学,引起了巨大轰动。王扶林根据这个题材执导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该剧在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很好,得到了当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高度评价。

这年10月,王扶林执导的3集电视剧《新的一代》,作为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作品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他因此赢得了“王大胆”的称号。

原来,当时的电视剧拍摄设备相当简陋,拍摄场地狭窄,王扶林用16毫米的胶片到颐和园、清华大学等地拍外景。

(《新的一代》简介)

在《新的一代》播放过程中,王扶林再将这些外景衔接到电视剧中。此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干过,身边人都叫王扶林“王大胆”。

1963年,王扶林执导的电视剧《火种》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该剧讲述的是黑人反抗种族歧视的故事,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

1966年特殊年代开始了,王扶林无戏可导,只能在单位干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心里很苦闷。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王扶林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王芝芙结婚了。

(王芸生全家福,后右一为王芝芙)

(王芝芙)

王芝芙比王扶林小两岁,她的父亲王芸生祖籍天津,担任过《大公报》的总编辑。王芸生是进步报人,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

1960年,王扶林夫妇的儿子王小京降生。小学时,王小京爱上了游泳,被选入北京市业余体校接受专业训练。

因为时代的原因,王小京没有在游泳之路上走下去。

1979年,王小京参加高考,分数上了北大线,加上他有游泳特长,被北京大学录取。王小京学的是心理学专业,与英达是同班同学,两人在一个宿舍里睡上下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早年王小京)

儿子考上北大,王扶林和妻子很自豪,这多多少少缓解了他内心的落寞。

早在1962年,王扶林就被调入北京电视台工作。特殊年代里他无戏可导,工作基本停止。

03

特殊年代结束后 ,中国的电视、文艺迎来了春天。

1979年10月,王扶林被单位派往英国考察电视节目制作。

在英国,王扶林发现很多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这深深触动了他:能不能将中国的文学名著也改编成电视剧?

(《敌营十八年》主要演员)

1980年,王扶林与同事都郁联合执导了我国首部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该剧共9集,每集35分钟。

央视一共投资10万元,拍摄97天,剧组转战北京、江西、福将、湖北等地。

由于经费太紧张,该剧漏洞百出:男主角江波穿的国民党军装是租的,裤子租不到,于是江波全是半身镜头。

剧组仅有的几套国民党服装,由于领子太小,扣不上风纪扣,演员从头到尾敞着领子。

剧中有8个匪兵,只有两条裤子,他们在前面挡住后面6个没穿军裤的匪兵。演员的帽子太小,没法戴,王扶林就让演员拿着帽子做戴帽状。

(王扶林与妻子王芝芙)

《敌营十八年》播出后,很多观众不满,说电视剧拍得太粗糙,漏洞百出。但这并没有浇灭王扶林拍摄长篇电视剧的决心。

就在1980年,王扶林向央视打报告,准备将《红楼梦》改编成电视连续剧。领导觉得风险太大,没有同意。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得知王扶林要拍《红楼梦》,在座谈会上说:我觉得贾宝玉最难找,贾宝玉还没有出生呢。他是曹雪芹虚构的人物,现实中去哪儿找?

看得出来,吴祖光也反对王扶林拍摄《红楼梦》。

(早年王扶林)

王扶林不甘心,在家寝食难安。妻子王芝芙支持王扶林,岳父王芸生也支持女婿,将著名红学家吴世昌的电话给了他。

王扶林试着给吴世昌打电话,得到了对方的支持。

就在曙光初现时,北影厂准备投拍电影《红楼梦》,王扶林的题材与北影厂撞车了,央视领导又犹豫了。

经过王扶林的反复争取,1982年央视正式决定投拍电视剧《红楼梦》。

曹禺、沈从文、启功、周扬、周汝昌等重量级人物都支持王扶林,这让他有了底气。

04

(王立平(右)与王扶林(左)、《红楼梦》服装师史延芹在一起)

电视剧尚未开拍,王扶林就四处寻找作曲家为《红楼梦》创作音乐。王芝芙与著名作曲家王立平有过多次合作,特别欣赏对方的才华,便向丈夫推荐了王立平。

1982年,王立平就开始进剧组创作音乐,一年多时间里,他才创作出《枉凝眉》《序曲》两首歌曲。

1984年2月9日,《红楼梦》在北京西郊的干休所试拍。试拍一集后,王扶林拿回去给央视领导审阅。

央视组织专家讨论,最终决定正式开拍。

(王扶林为陈晓旭说戏)

1984年9月10日,《红楼梦》在安徽黄山正式开机,央视准备拍25集,投资500万元。

而《红楼梦》开机不久,北京电影制片厂宣布拍摄电影《红楼梦》,共六部八集,投入资金2000万元。

电影、电视剧题材撞车,给王扶林带来巨大心理压力,他经常焦虑失眠。

剧组的很多年轻演员有心理阴影,担心电视剧拍完后播不出。王扶林自己心里也没底,却还要给演员打气。

(王扶林与邓婕)

在剧组的日子里,王扶林简直度日如年,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个月瘦了好几斤。

1985年,王芝芙编导了12集广播剧《红楼梦》。她精读《红楼梦》,对红学有着高深造诣。王芝芙去剧组探班时,就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告知丈夫,对王扶林触动很大。

后来《红楼梦》拍完后,很多演员的配音都是王芝芙找的。

25集拍不完,王扶林改拍成36集,但央视只增加180万元投资。王扶林精打细算,自己非常节俭,经常吃萝卜白菜。

(《红楼梦》海报)

1987年5月2日,36集电视剧《红楼梦》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收视率高达75%,创造了收视奇迹。

87版《红楼梦》,也成为中国影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经典。

1989年7月,央视筹拍电视剧《三国演义》,王扶林担任总导演。

1990年,王扶林开始选演员。由于有名有姓的演员多达数百人,光选择演员就用了1年时间。

(王扶林)

(王扶林在《三国演义》剧组)

唐国强饰演“诸葛亮”,很多人表示反对。王扶林力排众议,将对方一一说服,最终唐国强成功地饰演“诸葛亮”。

1991年3月,《三国演义》正式开机。王扶林是总导演,他手下有5名执行导演,王扶林负责把关。

1994年10月23日,84集古装历史剧《三国演义》在央视黄金时段热播,收视率为46.7%。

老版《红楼梦》、老版《三国演义》,奠定了王扶林在中国导演界的地位。

05

此后,王扶林又执导了《男人没烦恼》《啊,山还是山》《狗不理传奇》等电视剧,反响都不错。

(王扶林)

2001年,王扶林70岁了。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此后他很少执导电视剧,但经常参加社会活动。

2010年,央视录制《红楼梦25年再聚首——红楼不了情》专场,王扶林与演员见面。因为多位演员已去世,大家感慨落泪。

王扶林事业辉煌,但情感生活一片凋零。早在1988年12月20日,王扶林的妻子王芝芙因病去世,终年55岁。

王扶林与妻子风雨相伴,举案齐眉,王芝芙的早逝,将他推入巨大的悲痛中。

(王扶林与妻子王芝芙)

在儿子的呵护下,王扶林整整5年才走出丧妻的悲痛阴影。

妻子去世时,王扶林才57岁,年富力强。有好心人给他介绍对象,还有异性向他表示好感,王扶林都婉拒了。

在他心目中,无人能够取代王芝芙的位置,他一直单身到现在,已整整单身了36年。他的痴情和坚守,让人感动落泪。

王扶林的儿子王小京从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担任心理学助教。

(王小京)

王小京对这项工作没有激情,他对摄影、摄像感兴趣,便与朋友一起拍摄了一些与心理学、医学相关的科普片。

上世纪90年代初,英达从美国留学回国,开始拍摄情景喜剧,邀请王小京加盟。

王小京从此与情景喜剧结缘了。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王小京是总摄像。

此后他与英达又合作了《起步停车》《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等情景喜剧,与英达成了一对黄金搭档。

王小京还与英达、英壮等朋友成立了英氏公司,他出任总经理。

(王扶林近照)

母亲去世后,王小京经常过去看望父亲,父子感情很深。

2024年9月,王扶林已经93岁了,儿子王小京也64岁了。尽管王小京也进入了老年,但父亲健在,他不敢老,还要给父亲尽孝,撑起父亲的晚年。

秦志戬:从国乒陪练到男队辉煌主帅,低调背后的冠军之路与家庭支持

 

(秦志戬(左)与刘国梁)

秦志戬是最低调的国乒男队主教练,他带队参加2017年德国世乒赛、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2020年成都世乒赛,包揽了单项、团体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秦志戬又带领国乒队获得男团冠军,包揽了男单冠军、亚军。

秦志戬担任男队主教练之前,是马龙、许昕的主管教练。为了将马龙、许昕打造成奥运冠军,刚40出头的秦志戬头发就熬得花白,活脱脱一个老头。

秦志戬曾是国家队的主力,后沦为陪练。秦志戬的妻子是圈外人,他常年在国乒队执教,很少回南京的家,是妻子在背后替他负重前行……

01

(小时候的秦志戬)

秦志戬1976年10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母亲王雪琴是当地一家国企的业余乒乓球队员。

母亲在单位训练、比赛时,经常将年幼的秦志戬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中,秦志戬迷上了乒乓球。

1983年,秦志戬在镇江市中山路小学读书时,被体育老师推荐到市少儿乒乓球培训班训练。

秦志戬智商、球商都很高,虽然每天都要练球,但他的学业并没有落下。

班主任许冬娟很喜欢乖巧听话的秦志戬,他从培训班训练完回学校上课时,许冬娟经常给他增加课间餐补充营养。

(秦志戬的母校)

小学四年级时,秦志戬转入镇江市八叉巷小学。该校是江苏省传统的乒乓球特长学校,在吴福林、曹乃逸等教练的指导下,秦志戬的球技大幅提升。

1989年,13岁的秦志戬入选江苏省乒乓球队。

1993年,秦志戬入选国乒一队,与孔令辉、刘国梁等队员一起,被列为国乒男队8名重点球员。

秦志戬左手直握球拍,弧圈进攻型打法。在直板选手中,他的相持能力很强,但秦志戬的前三板偏弱。

(早年秦志戬)

按照国家队的规定,重点苗子会派去访欧比赛,比赛成绩将决定他们是否得到重用。因此,大家对访欧成绩都相当重视。

1994年,秦志戬第一次参加访欧比赛。他太想打好了,精神高度紧张,以致比赛时根本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秦志戬在种子选手不参加的预赛中就惨遭淘汰,输给了国外3名叫不出名字的三流选手。

这次惨败对秦志戬打击很大。回国后,他觉得自己的打法缺陷太明显,自信心降到冰点。

但主教练蔡振华并没有放弃秦志戬,一直鼓励他要自信。

1995年、1996年,秦志戬又两次参加访欧比赛,都铩羽而归。打法的缺陷和心理阴影,让他根本发挥不出水平。

02

1996年,访欧比赛回国后,秦志戬被安排给吕林、王涛当陪练,让他模仿韩国选手刘南奎。

而与秦志戬一同进队的刘国梁已经拿了世界冠军,秦志戬心里非常难过。但他服从主教练的安排,将刘南奎的技术动作模仿得惟妙惟肖。

(领奖台上的王涛(右)与吕林)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王涛、吕林配合的男双,与刘国梁/孔令辉会师男双决赛,王涛还打进了男单决赛。

王涛、吕林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秦志戬是有功劳的。

正因为如此,蔡振华还是没有放弃秦志戬,又于1997年、1998年派他参加访欧比赛。

秦志戬依然连续惨败,自信心已经无法恢复了,连蔡振华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从1998年起,秦志戬成了国乒队的专职陪练。国乒队有很多专职陪练,但像秦志戬从主力沦为陪练的并不多见。

(训练中的秦志戬)

秦志戬不甘向命运低头,每天陪主力队员练完球后,他加班加点苦练球技。

为了照顾秦志戬的付出,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在荷兰埃因霍温举行,教练组安排秦志戬参加男双、混双两项比赛。

秦志戬与马琳配合男双,与杨影配合混双。

当时秦志戬没想到自己能参加世乒赛,名单宣布后他很激动,又看到了前方的曙光。

秦志戬与马琳配合打过巡回赛,很少输球。秦志戬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很想打好,由于太紧张,他的技术发挥不出来,第二轮比赛秦志戬/马琳就输给了一对挪威选手。

(早年马琳与张莹莹配对混双)

马琳发挥很好,是秦志戬失误太多,拖累了马琳。

第二轮就惨遭淘汰,让秦志戬很绝望,教练组也很失望。好在混双比赛,秦志戬状态有所回升,与杨影配合获得混双第3名。

世乒赛结束后,秦志戬彻底放弃了拿世界冠军的念头。此后他自己不再练球,一心一意当陪练,他不仅陪主力队员练球,还专门帮小队员练习发球,为小队员讲解技术疑点。

03

2001年日本大阪世乒赛,孔令辉因为肩膀有伤,为了确保单打和团体赛,而放弃了混双比赛。教练组临时安排秦志戬顶上,与杨影配合混双。

(秦志戬与杨影)

这是秦志戬第二次参加世锦赛,他只参加混双一个项目的比赛。

秦志戬是临时顶上去的,根本没想到要取得好成绩,打到哪算到哪。

正是他这种放松的心态,帮助秦志戬淋漓尽致地发挥水平。在马琳/张莹莹、王励勤/王楠出局的情况下,秦志戬/杨影顶住压力,在8进4时以3:2淘汰闫森/李菊闯进四强。

半决赛,秦志戬/杨影以3:1淘汰詹健/白杨。

混双决赛,由秦志戬/杨影对阵韩国选手吴尚垠/金茂校,结果秦志戬/杨影3:0击败对手,获得混双冠军。

(夺冠归来,秦志戬与父母合影)

打完最后一个球,秦志戬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难,眼里涌出了复杂的泪水。

秦志戬身高1.80米,体重70公斤。他身材挺拔,长相帅气,深受女球迷的喜爱。

他一心一意在国乒队打球,一直没有谈过恋爱,而与他一批的队员大多有了女朋友。

2000年,秦志戬参演电视剧《国球手》,饰演乒乓球运动员“胡大刚”。剧中有这样一场戏:秦志戬要拥抱女演员刘伟。

秦志戬没有谈过恋爱,抱刘伟非常别扭,导演在一旁喊:亲热点,抱紧点。秦志戬的手不听使唤,全身发抖。

(《国球手》剧照)

《国球手》送到中央电视台预审时,导演说这场戏演得不到位,准备删掉,但考虑到整体衔接问题,又保留下来了。

04

2005年春天,秦志戬回到江苏乒乓球队备战江苏10运会。期间他南京的一个朋友,带了一个姓郑的女孩去秦志戬的老家镇江玩,秦志戬负责接待。

小郑比秦志戬小3岁,是南京人,在南京一家公司上班。小郑身高1.70米,留一头长发,一副乖巧漂亮的模样,给秦志戬留下了美好印象。

小郑也欣赏秦志戬的帅气和头顶光环,两人一见钟情。

(早年秦志戬)

随后,秦志戬邀请小郑和父母来家里做客,双方父母一见如故,支持子女恋爱。

爱情滋润下,秦志戬夺得江苏10运会男团冠军、混双冠军。

2005年11月,秦志戬正式退役,在国乒队执教。

2006年5月,30岁的秦志戬与小郑在南京结婚。婚后夫妻分居两地。

由于生活不稳定,秦志戬夫妇一直不敢孕育宝宝,直到2010年10月12日,秦志戬34岁时,他们的儿子才在南京出生。

(秦志戬的父亲)

做了爸爸后,秦志戬常年在国乒队执教,一连三四个月回不了家,小郑带着儿子留守南京。她要上班,还要照顾儿子料理家务,承受方方面面的压力。

很多年轻妻子,多承担一点家庭责任就与丈夫闹矛盾,但小郑任劳任怨,对秦志戬从来报喜不报忧。

秦志戬的母亲和岳母为了让他安心执教,会轮流过去照顾宝宝,帮小郑减轻负担。

早在2006年,秦志戬担任马龙的主管教练。马龙技术水平一流,但性格内敛,胆子小,自信心不足。刚开始师徒俩经常闹矛盾,马龙也不信任秦志戬。

(秦志戬与马龙)

秦志戬虽然打球没有取得太亮眼的成绩,却是一位优秀的教练。为培养马龙的胆量,秦志戬深夜将他骗到山上,然后让他一个人下山。

为了缓解马龙的急躁情绪,秦志戬陪马龙跑马拉松。秦志戬以前烟瘾很大,担心二手烟影响到马龙,他戒了烟。

05

秦志戬在马龙身上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年少轻狂的马龙不懂。有一天早晨,马龙不出早操,秦志戬晚上开会时将马龙轰了出去。

马龙一连两天不理秦志戬,秦志戬又耐心给他做工作。为了更好地走进马龙的内心,秦志戬频繁地与马龙的父母取得联系。一来二去,双方成了好朋友,这种感情,又反过来促进了师徒情。

(马龙)

2015年苏州世乒赛,马龙获得男单冠军,终于突破了瓶颈。夺冠那一刻,马龙流泪了,秦志戬也热泪盈眶。

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秦志戬根据里约当地的气候,精心为马龙选球拍。

奥运会男单决赛前,秦志戬将马龙喜爱的周杰伦的歌曲,剪辑成短视频,然后发到马龙的手机里,让他听歌解压。里约奥运会,马龙包揽了男单、男团两枚金牌。

秦志戬在带马龙时,还是许昕的主管教练。

(秦志戬)

里约奥运会时,秦志戬才40岁,但他的头发全部花白了,人显得憔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大8岁。

2017年4月,秦志戬担任国乒男队的主教练。同年5月,他带队参加德国国世乒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

2019年,秦志戬带队参加布达佩斯世乒赛,马龙获得男单冠军,马龙/王楚钦获得男双冠军,许昕/刘诗雯获得混双冠军。

2021年东京奥运会,秦志戬带领国乒男队获得团体冠军,马龙、樊振东包揽男单冠、亚军。

2022年10月,秦志戬带队参加成都世乒赛,中国男队在决赛中以3:0战胜德国队,夺得男团冠军。

(刘国梁为秦志戬颁发聘书)

世乒赛结束后,秦志戬卸任国乒男队主教练职务。2023男4月,秦志戬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结婚10多年来,秦志戬与妻儿团聚的时间少之甚少,他常年在北京执教,很少回南京。正是妻子的负重前行,帮助秦志戬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2024年9月,秦志戬已经48岁了,他头发花白,面容显得苍老,看起来像50多岁的人。

(秦志戬(左)与许昕)

秦志戬担任教练、主教练期间,为我国乒乓球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为人低调,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因此,秦志戬的人气没有刘国梁、李隼等教练旺,但大家不应忽视他的贡献。

《凡人歌》婚姻闹剧引热议:逻辑缺失下的男女对立,观众如何站队?

9月3日晚间,电视剧《凡人歌》播出第9集和第10集的内容。经过10集剧情,这部电视剧当中沈磊和谢美蓝两位配角的故事,算是正式展开了。这组正在闹离婚的夫妻,看着挺热闹,又是女人和男上司闹绯闻,又是男人尾随跟踪之类的,但是,这组夫妻的故事,不能细想,一旦细想,观众们就会追问,这么性格并不合拍的两个人,怎么就结婚了呢?

一部电视剧的质量行不行,有一个非常巧妙的衡量点,那便是,看它是否符合叙事的基础逻辑。有些胡编乱造的电视剧,一旦面对基础叙事逻辑的衡量,就立马现原形了,是不是闹剧,是不是拼凑出来的烂剧,就一目了然了。这部《凡人歌》也并不例外。

多年婚姻之后,谢美蓝看不上沈磊了,认为他没情趣,不求上进,穷等等。如果我们不要基础逻辑思考能力的话,会相信编剧的胡编乱造,认为谢美蓝这个角色的说法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我们要人的常识,要逻辑的常识的话,就会反问编剧——你笔下的这两个角色,既然谢美蓝看不上沈磊,能够发现他那么多的缺点,那么,当年她为什么会选择和沈磊结婚呢?当年,沈磊就没有这些问题吗?

当我们按照基础叙事逻辑的方式来思考这两个角色的时候,便会发现,编剧在角色塑造和故事塑造上,缺乏了基础逻辑指导下的创作能力。编剧自己把角色人设和故事内容搞得相互矛盾了。这部电视剧,早就陷入到了神逻辑当中,属于胡编乱造的神剧模式了。

目前来讲,《凡人歌》的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没有补齐沈磊和谢美蓝结婚的合理性。这个合理性,可以是两个人之间的性格合理性,也可以是其它事件带来的合理性。在两个人结婚缺乏合理性的同时,编剧又在努力为两个人的离婚找合理性。这么一搞,就更加的自相矛盾了。

其实,真正及格的编剧,不是给角色创作多少台词,不是写多少的矛盾冲突,而是给自己笔下的剧本角色和故事找基础逻辑上的合理性罢了。我在前几篇的剧评文章当中,已经从很多角度论证过这部《凡人歌》的编剧水平不济,创作出来的剧本质量是不过关的。从叙事的基础逻辑合理性方面,这部电视剧的编剧,依旧处于不及格的状态上。

两个性格不合的人,不仅结婚了,而且还生活了很多年,突然间,有一天,俩人爆发了,要离婚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烂剧模式。而这种烂剧、狗血剧模式之下,反倒是给很多不动脑子的观众提供了站队的谈资。

目前来看,随着《凡人歌》的播出,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值得警惕的现象。部分女性,开始恨嫁,站在谢美蓝的角度上批评沈磊这类不求上进的男人。而部分男性,则站在沈磊的角度上,开始批评谢美蓝们。而这部电视剧,起到的作用,更像是脱口秀演员杨笠一样的,撩拨了男女之间的关系。无论站在谁的角度上,其实都是错误的,因为这部电视剧在源头上,便叙事逻辑牵强。

尤其是在说沈磊这个角色不求上进上,老编我总觉得太失真了。老编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考公务员还不那么热。但是,年级里边,也有几个去考公务员的。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是懈怠的,相反,他们都是最上进的。没有一个!这四个字,需要重点强调一下。真要是不求上进,谁考公务员去啊。诸位观众,您身边,有不求上进的公务员吗?有的话,可以留言教育我一下。

所以,当《凡人歌》塑造了一个不求上进的公务员的时候,我就觉得它虚了,胡编乱造了。一个爹妈种大棚的农村孩子,考学来到北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获得了北京的户口,他会不求上进?他要是真不求上进,他连北京都不会来,直接在家种大棚多好啊。当编剧正在胡编乱造的时候,狗血的内容,就逐渐上演了。

《雪迷宫》首播引热议:张艺谋监制也救不了?爽剧与写实尴尬并存!

9月3日晚间,电视剧《雪迷宫》在优酷5集上线,正式开启了首播模式。这部电视剧由黄景瑜、章宇等演员主演,讲的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东北缉毒的故事。基于目前上线的这几集剧情来看,这部电视剧想要走写实路线,但能力不济,写实水平不足,最终,因为很多套路化的叙事,让该剧只能在爽剧边缘上游走,张艺谋导演的监制,加持力度相对有限。

这部电视剧,试图遵从两大典型——典型的地域背景,和典型的时间背景。因此,它开宗明义,告知观众,地域背景是东北,时间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两个“典型”,在该剧当中,多次以标签化、符号化的方式出现。显然,该剧的编剧、导演和监制,都知道刑侦剧需要走写实路线的重要性。

但是,尊重两个典型,不仅仅是标签化、符号化的表达,而是需要在更多层面上写实才行。换言之,如果去掉那些标签化和符号化的内容,剧作还能否让观众发现它是何地何时发生的故事呢?如果能,那这部电视剧便是成功的。如果不能,那这部电视剧就是相对失败的。用这个标准来看,很多优秀电影就彰显出来了,很多质量较次的电视剧,也出现了。

比如说,《漫长的季节》这样的电视剧,即便是去掉很多符号化和标签化的内容,观众们依旧可以知道,它讲的是东北黑土地上的故事,讲的是普通劳动者生之多艰的故事,且在时间背景上,也很是清晰,知道是数年前和当下的故事。这是在细节当中找真实,在细节当中呈现写实。

同样的标准,来看张艺谋监制的这部《雪迷宫》,该剧确实用了大量的东北元素,尤其是自然条件的堆砌元素,角色对白的方言元素等等,但是,抛开这些符号化的内容之后,观众们就会茫然,这是讲的什么地域什么时间的故事呢?这些地域背景、时间背景的内容,并未深入到故事本身当中去。

所以,我说《雪迷宫》是较为失真,而不是完全失真。因为有大量的标签化、符号化的内容存在,所以,这部电视剧经常会提醒观众,我们讲的是东北故事哟,我们讲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哟。其实,这些提醒,反倒是编剧导演在叙事写实度上的不自信。当然,这里边也存在演员表演上的一些问题。

套路化的叙事,是《雪迷宫》质量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一般的刑侦剧叙事,都是一个刑侦高手,搭配一个技术大拿。这部《雪迷宫》显然走的也是这个路子。一般的刑侦剧,都是开局让刑侦高手去秀一把,《雪迷宫》也是开局如此,黄景瑜饰演的男主角,深入毒窝,一个打一群。

甚至于,这类电视剧肯定要搞一个主角之间的相爱相杀。因此,在《雪迷宫》当中,也搞了一个男主角飞到南方去请技术大拿。而且,请的过程,一定是设计阻力的,即便是这个阻力是不成立的。《雪迷宫》当中,男主角请技术大拿,这位技术大拿先是不愿意,后来,就愿意了。这种叙事,不仅是套路的,而且是失真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技术人才是定向培养的。技术大拿,是要服从国家分配的。《雪迷宫》当中搞邀请制,就是典型的不懂叙事背景特征。

在失真和套路化的同时,这部电视剧在爽剧路线上,则走得很轻快。爽剧,其实就是开挂剧,让主角开挂即可。观众们看电视剧的时候,都喜欢移情到主角身上去,所以,主角开挂,观众们就看得爽。《雪迷宫》开局的剧情,黄景瑜饰演的男主角,负责主要的开挂内容,尤其是打斗环节的开挂。

这些缉毒场景之下的打斗,看似是开挂爽剧的看点,但同时,也有双刃剑的危险。它爽了,但是,它也失真的。缉毒人员一个打一群,面对毒枭的双管猎枪和手榴弹,依旧毫发无损,这都是典型的“孙悟空式”的角色塑造方式了。严肃写实的电视剧作品当中,不会出现这样的打斗场景和模式。

张艺谋监制,难道就这水平?《雪迷宫》当中,并未反映出张艺谋的水平来,这部戏,有监制和没监制,差别不大。至于黄景瑜这种耍酷和开挂式的表演,原罪不在演员那里,编剧和导演求取的就是爽剧模式,黄景瑜显然是按照导演需要来提供角色表演内容的。所以,这部电视剧可以当缉毒爽剧看。

然而,在爽的层面上,《雪迷宫》似乎也不如高群书导演的《猎冰》放得开手脚。基于此,我认为,《雪迷宫》是介入爽和写实之间的电视剧,两边都没有做到“好”。

《花儿与少年6》首秀燃爆!三紧一松叙事法则,带你领略智利之旅的紧张与惬意!

9月4日午间,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第六季的首期节目,在芒果TV上线。这一季当中,姐姐和少年们一同前往智利等国家,游玩这些国家的名胜古迹等等。基于首期内容来讲,《花儿与少年》保持着以往的质量水平,并且坚持了真人秀的看点优先原则。

看点优先原则,是最值得认真聊一下的。咱们很多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综艺节目,容易出现明星大于看点的问题。很多真人秀的编导们,以为只要明星出现了,流量有了,真人秀就好看了。因此,很多明星真人秀,就剩下流量明星们坐下来尬聊私生活了,反倒是没啥看点了。

有些真人秀综艺,则可能携带一些主旋律、正能量的创作要求,所以,在节目当中,动不动就让明星嘉宾们喊口号,或者表演口号式的内容。这种做法,也并不好看,是对真人秀看待的侵害。《花儿与少年6》虽然也承载着宣传中国和智利之间友好交流的主旋律正能量任务,但它没有动不动就口号大于看点。

相反,在《花儿与少年6》当中,有一个明显的叙事节奏,那便是,三紧一松,高潮不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综艺真人秀叙事公式。甚至于可以说,不仅仅真人秀当中应该用这个叙事公式,大量的影视剧作品,也都应该遵从自己的叙事公式,有紧张刺激的内容,也有舒缓的内容,要搭配着来。

我们拿《花儿与少年6》的首期内容,来进行“三紧一松,高潮不断”的分析。比如说,姐姐们和少年们,在愉悦的氛围当中集合了,节目组又是发任务卡,又是发现金的。这些,都是在相对轻松的环境当中进行的。如果节目一直这么轻松下去,也就面对没啥看点的问题了。这是真人秀的必然。要想好看,就得有矛盾冲突,有行为障碍。

那么,这个节目,立马出现了第一个大障碍,姐姐们带的行李箱太多了,超重了。飞机场毕竟不是姐姐们家里开的,超重的行李箱,肯定需要重新付费的。上万元的行李托运费用,直接让姐姐们的行动经费捉襟见肘了。懂行的观众,当然知道这是假的,明星们怎么可能缺钱呢。但是,不懂行的观众们,则要跟着姐姐们着急了。多花了那么多钱,姐姐们稍后的行程,还有钱花吗?

像老编我这样的观众,则故意找茬,会嘲笑这群明星姐姐,就是事儿多,一个人,何必带上好几个大行李箱呢?去逃难吗,把这么多家当都带上。为了堵上像老编我这种观众的嘴,这档综艺的编导们也有办法,让其中一位姐姐出来解释,为什么带了那么多行李箱——因为去的地方多,一年四季都有,只能多带衣服。我又要问了,你们就不会当地买吗?编导们估计要答:秀儿啊,你坐下。

光这么一个紧,还是没意思。接下来,转机,继续紧,而且要紧张升级。还是行李箱的问题。国内机场交流,没啥语言障碍。到了国外,不行了。这海量的行李箱们啊,还得继续交钱。而弟弟们和姐姐们,则从一楼跑到负一,从负一跑到二楼,从二楼上三楼,又从三楼回到二楼……为什么呢?到处找交钱的地方。眼看着,飞机就要起飞了。

作为观众,你说你着急不?一边是飞机要起飞了,一边是行李箱超重的费用还没交。飞机已经开始倒计时了。姐姐们和弟弟们,已经化身“奔跑吧,花儿”了。这种动态奔跑的状态,足以让观众们看出真人秀的紧张刺激来。

但这依旧不是首期的全部,稍后,到了复活岛,行李箱还是问题,并且发生了多拿的问题等等。稍后,编导们又送了一个紧张的小插曲,吃饭“没带钱”等等。当然,光有紧张肯定不行,得适当松一下。这不,复活岛的美丽场景就来了,航拍都用上了,民宿住宅的漂亮,也随之而来。姐姐们,玩儿嗨皮起来了。三紧一松,必然高潮不断。

一档真人秀,好看,就好看在它有矛盾冲突,有故事障碍上了。姐姐们的行程,要是一帆风顺的,那就没啥看点了,成了旅游宣传片了。就是因为姐姐们的行程不顺利,钱得省着花,行李得很费劲才能拿,这个真人秀,才很好地秀了一把。话说,论明星真人秀,湖南的编导们,不服不行。

2024 iapples.cn 冀ICP备202201376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