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即救赎,救赎即新生。

而剧中的所有的违法者,都被戴上了手铐。尤其是强总,又要进去接受改造了。

到这里,一切好像水落石出。

费可不仅仅是编造一个假身份、“搬运”一些谎言、有五个微信号那么简单,费可的厉害之处,是将诈骗心理学,玩到炉火纯青。

他会在人设中给到一些真假参半的信息,让人看不透、摸不着。而人性拉扯中的费可,本身就是真真假假。

甚至就像当年的替考一样,或许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希望自己被拆穿。

有哪个骗子,会给自己取名费可,FAKE?

费可成为最后的费可,也少不了后续那些“受害者”的添砖加瓦。

到最后,费可杀死了费可。

但,注意这条导演申奥大结局的微博。

故事结局于何珊小说的终稿。

不是新闻,是小说。

再想一想,细思极恐。

这部剧用整个后半部诉我们回忆不可信,那有没有可能这一整个后半部的反转,也都只是何珊的“一面之词”?

她的笔下,费可走到最后是因为自甘堕落。

受骗者全员恶人,咎由自取。

她从没有对不起李泽瑞,考场没有举报他,大学也没有拆穿他。

但,假如这一切,都只是何珊的记忆呢?

是否也就是说,这出罗生门,永远没有结局。

2:关于《新生》

初看《新生》,我一开始并不在意,这两年看过同类题材的悬疑剧不少,总觉得后续产出的剧集,再也复制不了《漫长的季节》的成功了。

没想到追剧的过程,真的让申奥给“骗”到了。

一是结构“骗”。

申奥在前五集反复使用了“受害者叙事”和“费可角度叙事”交叉剪辑的手法。

目的就是把水搅浑。

故事开场,费可假死。

追思会在一个海中小岛举办,只有五个人受邀出席,彼此都不认识。

当发现费可有着五种不同的身份和人设。

他们决定找出真相,于是每个人都讲了一遍跟费可的故事。

到这里为止,故事还像是五个版本相互交叉的回忆录,拼的是“一个骗子的故事”。

直到6、7集反转出现,所有人的证词被打破。

故事真相显露出来:这与其说是一场自白,不如说是尔虞我诈的罗生门。

申奥结局彩蛋提到《新生》的顺序时间线:第8集开始——看第9集——再看第5集的18分钟以后——再看第六集——第3、4集——再看第10集的前20分钟——第1集的25分钟以后——第2集——第五集前半部分——第一集的前半部分——第7集——第10集的后半部分。

这样看,或许更明白。

但如果只是拍到这一层,导演申奥依然只是玩了一把炫技而已。

申奥拍得最好的,是一场观众情感上的骗局。

观众追剧的过程,其实是带着情感跟着剧中人向前走。

故事一开始是五集五个受害者视角,费可是活在众人拼图里的人。

观众很自然会对每个受害者抱有同情心。

但最后几集,故事其实回到了费可的视角,当这些受害者真面目逐渐被曝光,观众很快收起了同情,开始有了两种情感:一是受害者,“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二是对费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才是导演申奥最厉害的骗术。

他带着观众把自己都给骗了。

整部剧看下来,剧情节奏紧凑,从不拖泥带水。几个关键的冲突节点,也是渲染得十分精彩。而剧中一些小细节设计,也是十分真实。

尤其是费可跟陈树发的对局,小狐狸对老狐狸,从父母买房细节,茶道细节,到虚构高官子弟背景,一个扣子对不上都不行。

而费可对答如流。

悬疑剧是“挖坑容易填坑难”,看到最后,观众发现面集数埋下的各种坑,比如苏倩说最后一笔钱不是转给费可,而是另一个账号,对比剧中小乔落网,后续每个坑,基,都前后呼应、一一解答了。

虽然也有个别的坑,没有填上,比如张萱到底来干嘛。

但总的来说,这已经是国产悬疑剧中,少有破绽不多的了。

剧中众多细节也能看出,导演申奥,在连续两部反诈作品后,应该已经是国内最懂诈骗的导演编剧了。

否则很难拍得像剧中那么丝滑,将各种骗术何诈骗心理学运用的炉火纯青。

3:关于演员演技

《新生》刚开播,关于剧中演员选角,应该也有不少讨论,尤其是井柏然。

但是,随着剧情推进,演员们用他们的优秀表现征服了观众。

最稳的,是王砚辉。

陈树发这个角色,是剧中受害人中反转次数最多的那个。

从一开场暴躁不安的暴发户,到“我女儿就是被他害死的”悲情的父亲,再到后面剧情反转,成为操控一切的幕后黑手,和为了生意将女儿送入狼口的逐利暴徒。

2024 iapples.cn 冀ICP备202201376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