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有难,怕担责任,装没看见,那还叫人吗?我不还是个司令,还有点权吗?”

“像你这种用法,这点权利这次可能就要消亡殆尽了。”

“那也不管了,就这么定了。”

这些慷慨激昂的对话,都是来自韩先楚,而说这话的背景则是1966年,特殊时期的开端时刻。

众所周知,当年在这个动荡期间,很多老同志受到打压,即便是一些征战多年、荣誉无数的老将,也同样难逃一劫。

但在那种时代背景下,韩先楚却能挺身而出,说出这些犀利的言辞,他不仅敢亲自出面干预,而且还准备为革命放弃自己的一切。

对于这样的做法,相信很多人并不会感到惊讶,毕竟在我们的认知中,韩先楚就是“旋风司令”,是战场上的骁将。

很显然,他也将自己的强硬作风带到政治博弈当中,复杂的政局内,他一样有挽狂澜于既倒的实力,当时成为很多将帅的避风港。那么韩先楚当时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客观的说,作为福建一带的主要负责人,算是党政军一把手,当时韩先楚压力还是挺大的。

因为福建是对台前线,需要随时应对国民党的骚扰,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然而自从1966年以后,福建的内部局势就乱起来,很多老干部受到影响。

韩先楚一面要稳定局势,一面又要出来保护老干部,可谓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亲自指示各级领导要保护老人,期间甚至还派出侦察队对老干部进行随时转移保护。

1967年后,有更多的老干部、尤其是军中的干部受到影响,很多军区负责人都无法出面帮忙。但韩先楚却主动向中央请求,接受那些军中干部来到自己管辖的地区。

例如原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政委钟汉华,还有原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李志民等人,他都积极请求将这些人接到福州,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庇护这些共和国骨干。

也正因为此举在当时极为危险,他承担了太多太多,所以才有了开头的那些话。

其实周围人也有劝说过韩先楚不要这样做,但韩先楚却明确表示:他小时候听人讲水浒,梁山好汉讲义气,共产党人不讲义气,但共产党人讲感情讲理性。即使拼了自己司令这个权力,也要保护这些干部。

就这样,很多受到冲击的干部也都会找韩先楚帮忙,请求到韩先楚的福州下放,韩先楚则乐于打开“方便之门”,所以就有后来党史所记载的那样的情形——福建前线成为受难将军们的避风港。

当然,除了这些军区司令和政委以外,韩先楚还帮助了一些影响未来共和国历史的人物,其中就有陈云、叶剑英这两位后来拨乱反正的元勋。

自1966年以来,韩先楚就意识到不对劲,所以他每次去北京的时候就常常去看望陈云。为此,1967年6月,他甚至还特意提前告诉陈云:如有不测,就到福州去,去不了也要想方设法告知于我。

曾几何时,韩先楚可是陈云的好助手,他们一起奋战于南满,一文一武打出东北的好局面。韩先楚可谓是非常清楚陈云的整顿经济的能力,更知道大乱之后的大治时期,经济人才尤为重要。

正如当年他对身边人所说的:陈云是我党难得的建国治国人才呀。所以他才会顶着莫大风险,特意对陈云进行嘱咐,希望一旦有事情,他能够来到自己的福州。

可惜事与愿违,陈云最终去了江西,不过韩先楚依旧继续顶着压力去帮助陈云,时刻关心他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比如陈云在青云谱时,他得知后很快派安全警卫前来看望、改善生活,甚至还一度派专列将他接到福州检查身体、安排治疗。

至于叶剑英,当时他也没来福州去了湖南,但韩先楚对此也十分上心,他每次路过湖南岳阳时就亲自去看望叶剑英,而且还定期派人给他送东西,完全不管当时能给自己造成多大的政治压力。

当然,为了让老干部们放心,除了对他们进行保护和关心以外,韩先楚还关心起他们子女的去向问题。因为有不少老干部子女受到影响,为保护他们,韩先楚直接将他们的子女放到部队里。

例如何长工的子女,陈云的儿子,叶剑英的女儿。仅一年的时间,韩先楚就接纳了300多人。对此很多学者都称赞,韩先楚真可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在动荡时期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复出,历史也迎来了新篇章,那些老干部们则一个个回到原有岗位上,他们继续为共和国建设发光发热。尤其是陈云,他更是在经济上力挽狂澜,为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对此我们不得不感慨,韩先楚真不愧是一个刚正不阿的革命元老,在战争时期他能如旋风一般敢打敢拼,一往无前。在特殊时期他依旧保持本心,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无愧于党对他的评价——他的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2024 iapples.cn 冀ICP备202201376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