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制作人Rick Beato在YouTube上分享了一段标题为“音乐变得越来越糟糕的真正原因”的12分钟的视频。

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超过287万次,有网友调侃,Rick Beato不过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头在抱怨当下的新兴音乐人不再像以前一样做音乐了,甚至认为Rick Beato是古板的反科技人士。

对此,Rick Beato紧接着又发布了一段视频,将《辛普森一家》的名场面“Old man yells at cloud”亲自演绎了一番,来回应评论区的年龄歧视,也再次坚持了自己的观点——人类确实不再像以前一样关心音乐了。

“Old man yells at cloud”是指那些与时代脱轨的老年人对新兴事物的批评与迁怒,往往带有年老怪诞的暗示。2021年,川普在一次演讲中批评马斯克的公司Tesla依赖政府补贴,马斯克也用这个梗影射过川普。

当Rick beato亲身演绎“老翁吼云”梗,讽刺的同时,也让人思考,流行音乐是否真的变得越来越无聊了?

被技术压缩的音乐

在20世纪40至50年代,受限于单一麦克风技术和实时录音的限制,歌手在录制音乐作品时,往往只能站在乐队前方。当时的录音过程通常是一次性完成,要求乐队成员之间必须有完美的配合,任何失误都可能导致重录。

到了70年代,多轨录音机的问世为音乐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允许音乐家在不同时间、地点录制各自的部分,从而推动了音乐复杂性的显著提升。例如,Pink Floyd的制作人Alan Parsons就利用多轨录音技术,创造出了经典作品《Time》中的复杂音效。

1998年10月,随着美国流行歌手Cher的专辑《Believe》的发行,Autotune被引入音乐制作领域,彻底改变了音乐制作的方式。起初Autotune的主要功能是修正人声、为人声增添染色效果,不过,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一些非专业歌手看到了使用Autotune的音乐人取得了巨大成功,希望也能通过这种技术手段获得类似的成就,成为了“风格投机者”。

这对于国内听众可能并不陌生,卜凡在《新说唱巅峰对决》中演唱的《刘德华》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23年,地下八英里也推出了新的比赛规则,“NO AUTOTUNE ONLY RAP”至此,Autotune成为了天才的催化剂,也成为庸才的遮羞布。

时至今日,音乐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人只需一台电脑和一些软件就能完成词、曲、编、录、混等制作工序,卧室音乐人大行其道。这种便捷性导致许多音乐人倾向于使用相同的音效和制作技巧,导致音乐风格趋于同质化,流行音乐尤为明显。在音乐排行榜上,许多热门歌曲在结构、节奏和旋律上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Ed Sheeran曾在荷兰电视节目《RTL Late Night》上演示过用四个和弦(Em、C、G和D)演奏了几乎所有流行歌曲。他在节目中,用这种方式演奏了包括Passenger、Craig David、Spice Girls和Beyoncé等音乐人的多首热门歌曲。

Rick Beato在视频中也表示:“音乐制作变得越来越依赖技术,而不是艺术家的天赋和努力。音乐变得更加同质化,缺乏该有的创新和动态。”

今年5月,YouTube频道David Bennett Piano统计了自2001年以来,美国Billboard排行榜前40名的940首歌曲中,只有32首不是4/4拍,这意味着96.57%的热门歌曲都遵循相同的节拍结构。这种结构的流行反映了流行音乐制作和传播对特定节拍结构的偏好,以满足听众的期望和市场需求。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进一步加剧了音乐消费的碎片化。听众通过15秒至1分钟的短视频接触音乐,这种消费模式显著降低了人们对完整作品的耐心和兴趣。MIDiA Research的报告指出,现代流媒体用户在听歌时频繁跳过歌曲,约24%的歌曲在播放的前5秒内被跳过,35%的歌曲在前30秒内被跳过。

全球流行音乐始终面临着一个被技术压缩的趋势。与此同时,消费习惯的变化也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音乐失去了原有的动态,听众的耐心减少,创作者被迫遵循着重复的公式化创作模式,整个音乐产业链条的每一环似乎都略显疲惫,流行音乐的趣味性也在逐渐降低。

2024 iapples.cn 冀ICP备2022013768号-3